關於電信
隨著科技的進展,行動通訊網路以每十年一世代 (Generation) 的速度進步。從1980年代的第一世代的大哥大開始,到2030年預計誕生的6G網路,數以萬計的研究人員與工程師日以繼夜地投入電信產業的發展,希望提供更快、更普及、更節能的網路服務。以6G網路為例,根據產業發展的需求,未來發展目標可以分成以下三面向:
第一,針對元宇宙、全像式影像、虛擬實境等高品質影音應用,需要更高頻寬的無線接取網路服務。
第二,考慮到萬物聯網的需求,帶來裝置密度與系統容量的設計挑戰。
第三,車聯網與企業專網的應用,改變了過去以人為主的設計準則,引入了更嚴格的延遲限制。

為了達成上述6G網路高頻寬、廣布建、低延遲需求,各學術中心與業界單位嘗試在先進無線技術增廣頻譜接取異質網路架構以及智能通訊應用這四個面向上的發展,為 6G網路技術達成突破,並期許開放架構能加速6G 技術發展。

首先,在先進無線技術方面,6G網路除了傳統的時域與頻域多工外,透過多天線技術,產生出無線通訊額外多工維度的可能。此維度不僅止於波束指向或是空間多工,舉例而言,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技術可透過特有的多模分工 (Mode-Division Multiplexing,MDM) 方式,大幅增進通道傳輸容量,成為6G潛在的無線技術突破。

增廣頻譜接取方面,在6G發展中,希望透過拓展操作頻帶至10 THz,提供相較5G數百倍的無線通訊網速。然而,更寬廣的頻帶使用,也帶來了異質無線特性的整合問題,舉例來說,微米波通訊可以提供高速資料傳輸,卻也受限於嚴重的通道衰減。因此,如何整合異質的無線接取頻帶,同時提供高速與低延遲的網路是6G發展中的一個主要問題。除了異質頻帶的整合外,異質網路架構的整合是另一個挑戰。考慮到無人機與低軌道衛星在未來通訊中的應用,6G網路不僅止於地面上大小基地台的整合,還包含了在三維空間中,不同高度與覆蓋的異質無線網路整合。

最後,智能通訊應用希望借力於機器學習近年突破性的發展,為6G網路提供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資源最佳化動態配置。然而,若要將機器學習應用於通訊網路,所需的不止於演算法的開發,更重要的是計算資源調度的基礎設施以及標準化的資料接口。對此,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 (O-RAN) 透過開放架構以及電信商合作,形成智能通訊的潛在解決方案。
陽明交大電信所成立於民國55年,不論是大學部或研究所碩、博士班都是國內電信(通訊)領域歷史最悠久,教學、研究最受肯定的學術單位。為因應未來電子電機科技的跨域整合,民國98年電信與電控兩系的大學部率先合併為電機系,並自110學年度起整合電子工程學系及電資學士班,成為全國師生數最多的大電機系。基植於大電機系完整的電機資訊跨領域資源,陽明交大電信所的訓練除了必須在無線訊號處理、編碼理論、無線資源管理、射頻電路與天線的技術紮根外,更必須涵蓋下世代量子與衛星通訊技術、雲端運算、智慧資訊等新世代科技,為達到積極培育全方位電信工專業人才之教育目標,期能提升電信科技研發能力,並強化電信產業之競爭實力。

「交大電信手腦並用,理論與實務兼顧」。本所針對電信領域開發多項實驗課程,各實驗室積極進行先進理論與系統原型開發,培養能夠結合理論與實作能力的電信人才。陽明交大電信所按照其專業領域分設兩組:
  • 系統組:專注於電信領域的無線網路系統理論、設計、資料編解碼、網路資源配置、訊號處理,與傳接收等領域,結合機器學習與人工智慧,提供對通訊網路全方位且深入的研究。
  • 電波組:專注於電信領域的電磁波理論、雷達系統、毫米波射頻電路、天線,與元件設計等研究領域,針對未來網路高頻寬的無線訊號接取,建立通訊的基石。
陽明交大電信所深信未來的大學教育模式,不該是一致性的學習設計,應該是具個人獨特性與創意性的學習模式,這正是陽明交大電信所的課程規劃理念,包括專題實作課程、至世界知名大學交換學習、五年一貫學碩士學位、四年碩博學位等。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轉變,陽明交大電信所持續調整課程與研究方向,包括導入量子通訊、衛星通訊、雲端運算等新興領域,以培育具備理論與實務能力的電信人才,為產業提供更強大的技術支持。未來,陽明交大電信所將持續致力於提升電信科技的研發能力,並為電信產業的競爭實力貢獻一份力量。



業務職掌:

  • 伍紹勳 所長: 1) 綜理電信所各項事務,對外代表電信所。 2) 召開電信所務相關會議。 3) 執行會議之決議事項。 4) 協調電信所相關事務。
  • 蘇玉琇 行政助理: 1) 電信所計畫申請及彙整,部分計畫報支。 2) 電信務經費處理。
  • 江佩錦 行政助理: 1) 電信所碩博招生、在學、畢業(研究所委員會)。 2) 部份計畫經費核銷及結案。
  • 羅文峰 技術員: 1) 空間管理業務:系所實驗室、辦公室及公共空間規劃管理。 2) 設備管理業務:網路設備、所辦公室、教學實驗室、門禁系統、財產設備文件簽核。

聯絡方式:

  • 地址:30010 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電信所_工四819)
  • 服務時間: 9:00~17:00
  • E-mail: cm@nycu.edu.tw
  • 電話:(03)571-1431
  • 傳真:(03)571-0116